丞 语词卷 丞(chéng) ❶官名。多作为佐官之称。汉 代中央各官署如卫尉、太仆等本身有丞以外,所属各署皆有令有丞,如卫尉所属有公车司马令及丞等。县令之下亦有丞。唐宋 尚书省仆射之下有左右丞。清 末内阁及各部长官之下亦设左右丞。又清 代公牍中简称各府同知为丞,通判为倅。 ❷帮助;辅佐。《吕氏春秋·介立》:“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高诱 注:“丞,佐也。” ❸通“承”。秉受。《史记·酷吏列传》:“于是丞上指。”今本或作“承”。 另见zhěng。 出处:语词卷-->C-->chéng-->丞 语词卷 丞(zhěnɡ) 通“拯”。救。扬雄 《羽猎赋》:“丞民乎农桑。” 另见chénɡ。 出处:语词卷-->Z-->zhěnɡ-->丞 中国古代史 丞 官名。多为佐官之称,战国时县丞称丞,为县令副职。汉代中央各官署如卫尉、太仆等本身有丞以外,所属各署皆有令、丞,如卫尉所属有公车司马令及丞等。县令之下亦有丞。魏、晋、南北朝诸卿、诸署令以及郡、县等官署亦置。唐、宋尚书省仆射之下有左右丞。宋、明间或置。清太常寺、大理寺置,为副职。清末内阁及各部长官之下亦设左右丞。又清代公牍中简称各府同知为丞,通判为倅。 出处:中国古代史-->历代官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