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丝虫”。线虫纲,丝虫科。已知寄生人体的有8种。在中国,有班氏丝虫( Wuchereria bancrofti )和马来丝虫( Brugia malayi )两种,分别以库蚊和按蚊为媒介。形态相似,体细长呈丝状,前端较圆而稍膨大。雄虫长约40毫米,尾端尖,向腹面弯曲。雌虫长达100毫米,尾端钝圆,也略向腹面弯曲。卵在子宫内发育生长,成为能活动的微丝蚴,产出后进入血液循环中。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致丝虫病。与马来丝虫相似的帝汶丝虫分布在太平洋帝汶岛上。另外,在非洲有4种,盘尾丝虫、罗阿丝虫、链尾丝虫、常现丝虫;在拉丁美洲有欧氏丝虫,以蚋、虻、蠓等为媒介。
出处:医药科学卷-->现代医学-->基础医学-->寄生虫学鲁虺大辞海" />

鲁虺大辞海
输入关键词:
类目资源: 智虺堂 康熙字典 汉语词典 毒鸡汤 谜语 名言 解梦 谚语 古籍溯源 异体字 大辞海 制度 语言翻译

鲁虺大辞海 / 丝虫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

丝虫

丝虫 生命科学卷 丝虫
线虫纲,丝虫科。以其幼虫即微丝蚴出现于血液中,故俗称“血丝虫”。在中国,寄生人体的有班氏丝虫(Wuchereria bancrofti)和马来丝虫(Brugia malayi)两种,形态相似。体细长呈丝状,前端较圆而稍膨大。雄虫长约40毫米,尾端尖,向腹面弯曲。雌虫长达100毫米,尾端钝圆,也向腹面弯曲。成虫寄生于淋巴系统,微丝蚴周期性地出现于外周血液,引起丝虫病,产生淋巴管炎、乳糜尿和象皮肿等症状。微丝蚴大部分在夜晚出现于外周血循环中,当蚊吸血时,进入蚊体,发育成感染性幼虫,再由蚊传染他人。
出处:生命科学卷-->动物部分-->无脊椎动物 医药科学卷 丝虫
  俗称“';document.write(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