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语词卷 丝绸之路(sī chóu zhī lù) 亦称“丝路”。古代以中国 为始发点,向亚洲 中部、西部及非洲 、欧洲 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道之总称。19世纪德国 地理学家李希霍芬 最初使用该术语时,只指称从中原地区,经今新疆 而抵中亚 的陆上通道;后来,所指范围逐步扩大,以至远达亚 、欧 、非 三洲,并包括陆、海两方面的交通路线。在现代学术界,该词不仅用以指称联结整个古代世界的交通道,同时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 出处:语词卷-->S-->sī-->丝 中国地理卷 丝绸之路 亦称“丝路”。古代以中国为始发点,向亚洲中部、西部及非洲、欧洲等地运送丝绸等物的交通要道之总称。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1905)最初使用该术语时,只指称从中原地区,经今新疆而抵中亚的陆上通道;后来,所指范围逐步扩大,以至远达亚、欧、非三洲,并包括陆、海两方面的交通路线。在现代学术界,该词不仅用以指称联结整个古代世界的交通要道,同时成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代名词。通常认为,丝绸之路可以分为两类(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三大干线:(1) 草原之路,主要由古代游牧人开辟和使用,大致从黄河流域以北通往蒙古高原,西经西伯利亚大草原地区,抵达咸海、里海、黑海沿岸,乃至更西的东欧地区;(2) 绿洲之路,主要通过亚欧大陆上的定居人地区,始于华北,西经河西地区、塔里木盆地,再赴西亚、小亚细亚等地,并南下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3) 海上丝路,开辟的时间晚于陆路,繁荣于中世纪以降,始于中国沿海地区,经今东南亚、斯里兰卡、印度等地,抵达红海、地中海以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亦有学者主张丝绸之路东端延伸至日本。 出处:中国地理卷-->古代中西交通-->前 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