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称“东盟”。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合作组织。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前身是泰国、马来亚和菲律宾三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至2003年底,成员有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观察员国有巴布亚新几内亚。另有10个对话国。东盟强调发展相互间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关系。组织机构有:首脑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自1992年起,每三年开一次;外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经济部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常务委员会;秘书处等。总部设在雅加达。
出处:管理学卷-->管理学史-->组织团体 法学卷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合作组织。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前身是泰国、马来亚和菲律宾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截至2013年12月,成员有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观察员国有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盟强调“发展相互间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关系”。组织机构有:首脑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自1992年起,每3年开一次;外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经济部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常务委员会;秘书处等。总部设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出处:法学卷-->国际法-->国际组织与条约 经济卷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东盟”的全称。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合作组织。1967年在曼谷成立。前身是泰、马和菲三国于1961年建立的东南亚联盟。2012年,共有10个成员国(印尼、泰、菲、新、马、文莱、越、老、缅、柬)。旨在发展相互间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关系。组织机构包括首脑会议、外长会议、经济部长会议、秘书处等。总部设在雅加达。
出处:经济卷-->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组织与机构 世界历史卷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缩写ASEAN)
  简称“东盟”。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合作组织。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前身是泰国、马来亚和菲律宾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至2003年底,成员有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观察员国有巴布亚新几内亚。另有10个对话国。东盟强调“发展相互间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关系”。组织机构:首脑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自1992年起,每3年开一次;外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经济部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常务委员会;秘书处等。总部设在雅加达。
出处:世界历史卷-->世界历史-->世界现代史-->国际现代史 政治学社会学卷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前身是1961年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组成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五国外长在曼谷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宣告成立。宗旨是:本着和平协作精神,通过共同努力,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遵循正义、国际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促进区域和平和稳定等。主要机构有:部长会议、常务委员会和秘书处。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亚太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政 治 学-->国际政治-->国际政治体系鲁虺大辞海" />

鲁虺大辞海
输入关键词:
类目资源: 智虺堂 康熙字典 汉语词典 毒鸡汤 谜语 名言 解梦 谚语 古籍溯源 异体字 大辞海 制度 语言翻译

鲁虺大辞海 / 东南亚国家联盟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

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管理学卷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缩写ASEAN)
  简称“东盟”。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合作组织。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前身是泰国、马来亚和菲律宾三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至2003年底,成员有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观察员国有巴布亚新几内亚。另有10个对话国。东盟强调发展相互间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关系。组织机构有:首脑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自1992年起,每三年开一次;外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经济部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常务委员会;秘书处等。总部设在雅加达。
出处:管理学卷-->管理学史-->组织团体 法学卷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合作组织。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前身是泰国、马来亚和菲律宾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截至2013年12月,成员有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观察员国有巴布亚新几内亚。东盟强调“发展相互间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关系”。组织机构有:首脑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自1992年起,每3年开一次;外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经济部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常务委员会;秘书处等。总部设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
出处:法学卷-->国际法-->国际组织与条约 经济卷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
“东盟”的全称。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合作组织。1967年在曼谷成立。前身是泰、马和菲三国于1961年建立的东南亚联盟。2012年,共有10个成员国(印尼、泰、菲、新、马、文莱、越、老、缅、柬)。旨在发展相互间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关系。组织机构包括首脑会议、外长会议、经济部长会议、秘书处等。总部设在雅加达。
出处:经济卷-->国际经济关系与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组织与机构 世界历史卷 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缩写ASEAN)
  简称“东盟”。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合作组织。1967年8月8日在泰国曼谷成立。前身是泰国、马来亚和菲律宾3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至2003年底,成员有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观察员国有巴布亚新几内亚。另有10个对话国。东盟强调“发展相互间政治、经济和军事合作关系”。组织机构:首脑会议为最高权力机构,自1992年起,每3年开一次;外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经济部长会议,每年召开一次;常务委员会;秘书处等。总部设在雅加达。
出处:世界历史卷-->世界历史-->世界现代史-->国际现代史 政治学社会学卷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南亚国家的区域性国际组织。前身是1961年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组成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五国外长在曼谷发表《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即《曼谷宣言》)宣告成立。宗旨是:本着和平协作精神,通过共同努力,加速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遵循正义、国际关系准则和《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促进区域和平和稳定等。主要机构有:部长会议、常务委员会和秘书处。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亚太地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中国保持着友好关系。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政 治 学-->国际政治-->国际政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