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虺人文搜索
输入关键词:
推荐: 人文 文化 传媒 土耳其 语言翻译

鲁虺人文搜索:検索到 文化 的相关词语3个。
据考古发现证明,大约在9千年以前,塞浦路斯岛就已经有人类生活。
公元前12世纪,希腊人开始移居塞岛。后曾被埃及、波斯等国征服。公元前30年并入罗马帝国;公元330年至1191年归属拜占庭帝国;此后在十字军东征时代塞浦路斯先后被法国人和威尼斯人占领;1571—1878年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1878年土将塞租让给英国,1925年成为英“直辖殖民地”。上世纪50年代初期,塞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1959年2月,塞与英、希、土三国签订苏黎世—伦敦协议,确定了独立后国家的基本结构和内部两族权力分配。1960年塞同上述三国签订“保证条约”,由它们保证塞的独立、领土完整和安全;同希、土订立有“同盟条约”,规定它们在塞有驻军权。1960年8月16日塞宣布独立,成立塞浦路斯共和国,希、土两族组成联合政府,希族人任总统,土族人任副总统,确定每年的10月1日为国庆日。1961年3月加入英联邦。
1963年,两族发生武装冲突。
1964年联合国维和部队进驻塞岛。
1967年土族另立“行政当局”。
1974年7月,希腊军人集团在塞策动政变,土耳其以“保证国”名义出兵塞岛,占领北部37%的领土,并将土族居民全部北移。战争中希族约18万人南迁,出现难民问题及失踪人员问题。自此塞浦路斯共和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状态。
1975年2月,土族宣布成立“塞浦路斯土族邦”,选举登克塔什为“总统”。
1983年11月15日,成立“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塞政府坚决反对土族独立,迄今除土耳其一国外,未获其他国家承认。
自1975年起,为解决塞浦路斯问题,联合国和国际社会一直在努力干旋,两族领导人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开始时断时续的谈判,但迄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2年12月安南提出了一个全面解决塞浦路斯问题的方案,2003年1月由希土两族进行新一轮的谈判,但未能达成一致,3月11日在海牙宣告失败。
2004年3月双方在安南的主持下恢复有关塞浦路斯统一问题的谈判。根据安南向塞浦路斯希土两族提出的建议,双方在2004年3月底之前结束有关塞浦路斯统一问题的谈判,4月24日南北塞公民就安南的统一方案分别举行全民公决。由于南塞75%以上的公民认为安南方案的贯彻执行缺乏安全感,南塞的利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而投了否决票,南北塞统一新的一轮谈判以失败而告终。
2008年塞浦路斯希腊族总统选举结束后,南北塞和谈重启,但双方就岛屿南部专属海洋经济区和油气开发产生分歧,此后南北塞和谈时断时续,未取得重大进展。近几年,东地中海区域发现和开采出天然气,区域能源合作的需求增加,金融危机重创塞浦路斯经济,南北统一和共同发展经济的愿望也在增强。
2013年塞浦路斯希族举行总统大选,新总统上台后继续致力于推动南北塞分裂问题早日解决。

塞浦路斯位于地中海东北部、扼亚、非、欧三洲海上交通要冲,面积9251平方公里,

自然资源/塞浦路斯


矿藏以铜为主,其他有硫化铁、盐、石棉、石膏、大理石、木材和土性无机颜料。森林面积1735平方公里,国土的36-38%为森林复盖。水力资源贫乏,大型水坝6个,总蓄水量1.9亿立方米。

基本概述/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为亚洲岛国,隶属欧洲,位于地中海东部,亦为地中海地区最热门的旅游地之一。塞浦路斯共和国法定上的主权,为塞浦路斯全岛及其周围海域,除一小部分地区因条约分配给英国作为军事基地;而事实上却分为南北两部分,共和国有效统治的区域为该岛59%的面积,北部的37%则为土耳其人所占领并自称为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该政治实体目前仅有土耳其一国承认。塞浦路斯于2004年5月1日正式成为欧洲联盟会员国。


自然气候/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5月中旬到10月中旬是较长的夏季,平均温度26度到29度;11月到2月之间是冬季,平均温度10度到13度;夏季和冬季被短暂的秋季和春季分开。宜人的气候和变幻多姿的风景,塞浦路斯岛对热爱大自然和户外运动的人来说是一个绝好的选择。有钓鱼、登山运动、徒步旅行、高尔夫和海上运动等有趣的运动。当你选择一所大学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弄清你将要在哪个地方生活。

尼科西亚


人口民族/塞浦路斯

塞浦路斯全国总人口有115.54万(2013年7月)。其中希腊族占71.8%,土耳其族占9.5%,外籍人占18.7%,塞政府实际控制区域人口83.89万。


国家象征/塞浦路斯

国名

塞浦路斯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Cyprus;希腊语:Κυπριακ Δημοκρατα;土耳其语:Kbrs Cumhuriyeti)简称塞浦路斯。“塞浦路斯”希腊语中意为“产铜之岛”。

国旗

塞浦路斯国旗(希腊语:Σημαία της Κύπρου;土耳其语:Güney Kıbrıs RumKesimi Bayrağı),比例3:5。白底,中间为橘色的塞浦路斯领土外型以及两枝交叉的绿色橄榄枝。黄色代表塞浦路斯的主要矿产铜矿。领土外型希腊裔与土耳其裔要同心协力建设好国家,橄榄枝代表着塞浦路斯向往和平。

国徽

塞浦路斯国徽是一枚金色盾形纹徽,盾面上一只衔着橄榄枝的白鸽,恰如和平天使从远方展翅飞来,下方是塞浦路斯独立的年分,象征和平从此降临。盾徽周围是由绿色橄榄枝组成的花环。国徽图案表达了塞浦路斯希腊族人和土耳其族人希望实现和平共处的共同心愿。

国歌

《自由颂》是希腊和塞浦路斯两国国歌,由狄奥尼西奥斯·索洛莫斯作词,尼古拉斯·曼查罗斯作曲。这首歌是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希腊人民反对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产生的,为世界上歌词最长的国歌。

[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11/25 23:17:14编辑过][/color][/align]

语言

教育

美酒
塞浦路斯拥有7000年历史的塞浦路斯葡萄酒。每到9月葡萄收获季节,莱迈索斯城都要举办盛大的葡萄酒节。游客和岛民一起来到葡萄种植园,一边品尝着新做的葡萄酒,一边唱歌跳舞,庆贺葡萄丰收。
这里气候独特,一年有320-340天是晴天,日照充分,葡萄的甜度特高,《旧约圣经》的《所罗门雅歌》中将这里的葡萄比做美女的甜吻。塞浦路斯岛的葡萄栽培历史似乎比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还要悠久,生长着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品种。其葡萄酒酿造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在出土的公元前9世纪的陶壶上就绘有正在饮葡萄酒的女人,还有关于酿酒年份的记录。据说塞浦路斯是葡萄酒的发祥地,法国的葡萄也是从这里移植去的。
莱迈索斯城就有4家有名的葡萄酒制造厂,此外还有许多小的、不知名的企业。葡萄酒的品种有甜一些的,也有辣一些的。喝这些葡萄酒时的最佳酒肴是新鲜的海鲜、山羊奶酪、炸鱿鱼和本地的炸土豆,边吃边饮中能感受到一种远古的淳朴。
香水
人们一直有这样的印象,就是香水的故乡应该是法国。但是,考古发现让塞浦路斯人从此可以自豪地宣称,世界上最古老的香水产生在他们的国土上。
在距离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90公里的地方,有一座山岭俯瞰着旖旎的地中海。在它杂草丛生的山坡上,一群意大利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坑洞。在这个坑洞中,他们找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香水。
意大利文化遗产技术学院的科学家们搜集了陶制香水瓶的碎片,从这些碎片上,他们提取到了这些陶片上凝结的香水精油成分,最终成功还原了4000年前古人用的香水。
科学家从陶土碎片中发现了肉桂、月桂、桃金娘、茴芹、柑橘和香柠等香精,所有这些香精都产自塞浦路斯本地生长的植物。4000年前的香水和21世纪初的产品味道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看来对香水的喜好古人和现代人也差不多。
这些散发着强烈香味的金色古董香水被它的主人装在一个不起眼的小瓶子里,贝尔焦诺说:“我一打开瓶盖立刻就想到了‘林中松树’(PinoSilvestre)!”有着麝香味道的“林中松树”是意大利出品的世界顶级香水,装在一种经过特别设计的绿色玻璃瓶中,瓶子的形状像个松果。
香水工业传统把香水分成10个族,其中有2个族的名字让人费解。10个香水族中只有这2个与地理概念有关,而且同属于一个地方“Chypre”,这是塞浦路斯在法文中的名字,这一最新发现应该解开了这一谜题。[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11/25 23:38:45编辑过][/color][/align] 后缀为.cymru的威尔士语顶级域名根
威尔士东临英格兰,南临布里斯托海峡,北与西滨临爱尔兰海,土地面积为20779平方公里,首府为卡迪夫 (Cardiff)。人口约309万人。威尔士通往欧洲各市场的交通十分便捷,也有铁路、公路直接通往英法海底隧道,新的欧洲铁路货运站也设在卡迪夫。
相对于英格兰的繁荣与都市化,威尔士在自然景致、风土民情及语言文化就显得纯朴与乡村化。威尔士拥有不受污染的自然美景以及千变万化的地理景观,境内处处是原乡之美。境内有三座国家公园,其中包括位于北部、囊括英格兰以及威尔士第一高峰的Snowdonia国家公园。
威尔士拥有数百座城堡,包括Caernarfon 及Conwy等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迹,在Llandeilo附近,亦有充满浪漫气氛的Carreg Cennen山顶炮台。巍峨的护城墙与幽深的地下秘道,正好成为孕育出公主王子、巫师及飞龙等神话故事之摇篮。[align=right][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6/11/26 2:52:17编辑过][/color][/align]

历史

威尔士王国的历史要比英格兰更加古老。公元前1000年时,就有凯尔特人从欧洲大陆中部来到这里。此后,威尔士的西北部地区最早出现称霸势力,其祖先是西留尔人;西南方被爱尔兰人侵占,建立布莱秦尼奥克王国;中部地区的主要势力则是科诺伟部族。这些势力,后来都被罗马帝国攻灭。
公元43年~410年,威尔士是罗马帝国不列颠尼亚行省的一部分。后因日耳曼蛮族侵犯欧洲,罗马帝国被迫抽调不列颠尼亚的军队前去迎战,致当地防守空虚,东南沿岸屡屡遭受苏格兰地区皮克特人的侵扰。当地的罗马贵族雇佣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帮忙防守,谁知这些外籍兵突然哗变,反而开始攻打罗马贵族的统治区;而欧洲大陆的罗马帝国则对这一情况视而不见,不肯派兵救援。如此混战到公元6世纪初,不列颠人陆续退往岛西威尔士地区的群山之中,其中的布立吞人开始自称威尔士人,同时建立格温内斯王国(Kingdom of Gwynedd)这一罗马帝国继承国,其国王享有“不列颠人之王”(King of the Britons)的尊称。威尔士人不断抗击盎格鲁-撒克逊人一事,孕育了亚瑟王的精彩传说。
此后,英格兰地区由盎格鲁-撒克逊人主导,开始所谓“七国割据”的历史阶段。威尔士则同样群雄林立,格温内斯王国和先后出现的德赫巴斯王国(Deheubarth)、格温特王国(Kingdom of Gwent)、布雷切尼奥格王国(Brycheiniog)互有胜负。公元784年,英格兰七国之一的麦西亚国王奥发(Offa)在英格兰和威尔士之间的海域筑堤,这个奥发堤坝是两地间第一个永久性边界。
大概从公元865年开始,维京人渡海攻打不列颠岛,称霸东南地带,直到878年方被英格兰南部威塞克斯王国的阿尔弗雷德大王挥师击破,订立和约。阿尔弗雷德不断进取,将势力范围推至英格兰的东部和北部,后更以英格兰国王自称。其子爱德华(长者爱德华)继承父业,几乎将维京人彻底赶出英格兰地区,只留下诺森布里亚南部的约克地区尚存一息,史称斯堪的纳维亚约克王国。威尔士的小国王纷纷向他称臣。
公元924年,长者爱德华去世,其继承者艾塞斯坦灭亡约克的维京人王国。公元927年7月12日,苏格兰国王和格温内斯国王等出席会议,都表示追随艾塞斯坦。会后,艾塞斯坦陈兵赫德福德地区的威河沿岸,迫使威尔士其余割据势力向他称臣纳贡,同时首次规定以威河作为威尔士和英格兰的边境。威尔士由此得到一段和平安稳的时光,诸侯基本服从格温内斯国王指挥。
公元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征服英格兰,建立诺曼底王朝。他援引艾塞斯坦的史事降伏威尔士诸侯。由此以降,威尔士诸侯长久附庸英格兰国王。
公元1216年,格温内斯王国的罗埃林大王(Llywelyn the Great)征得英格兰国王亨利三世同意,把威尔士境内的全部王国撤销,同时成立威尔士公国(Principality of Wales)并由罗埃林大王统治。
公元1277年,亨利三世的后继者爱德华一世动兵攻打威尔士,至1284年征服全境,同年颁行“威尔士法”。爱德华一世接受威尔士人的要求,同意由一位在威尔士出生、不会讲英语、生下来第一句话说威尔士语的亲王来管理威尔士人。他把即将分娩的王后接到威尔士,生下的王子便是第一位“威尔士亲王”爱德华二世。由此以降,英格兰国王和后来的大不列颠国王总是把“威尔士亲王”的头衔赐给长子。久而久之,这个头衔就成了“英国王储”的同义词。
公元1400年9月16日,波厄斯亲王欧文·格兰道尔不满英格兰国王亨利四世的统治,公开叛乱,并于1404年自封威尔士亲王。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位持有威尔士亲王头衔的威尔士人。1412年,他被英格兰军队打败,下落不明。此事直接加强了英格兰对威尔士的管理。
公元1536年,第一个《联合法案》(Act of Union)在英格兰和威尔士通过。彻底联合。英语成为威尔士的官方语言之一。
威尔士的凯尔特人在罗马帝国时期曾被罗马人统治,但并未被盎格鲁萨克逊人征服过。在中世纪时,威尔士曾有众多凯尔特系小部族国家。威尔士人长期以来都对外来侵略进行顽强抵抗。1258年,威尔士公国正式成立。1282年后,威尔士被置入英格兰的支配之下。1536年,威尔士和英格兰签署《联合法案》(Act of Union),威尔士自此正式和英格兰统合。威尔士虽然和英格兰统合,但威尔士人始终有很强的自国认同感。1997年,威尔士通过国民投票决定设立自己的议会。

分页:首页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