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梗概:
战国末期六国征战,秦国最强,秦始皇(陈道明)也就成了各国的敌人。大侠无名(李连杰)、残剑(梁朝伟)、飞雪(张曼玉)、如月(章子怡)、长空(甄子丹)都要刺杀秦王。残剑在知道了秦王一统天下的大志后,为了天下苍生的安宁,放弃了刺杀秦王的机会。在长空、飞雪、残剑的帮助下,来自秦国的无名获得了离秦始皇只有十步之遥的机会——无名最厉害的剑术是“十步一杀”。在为秦始皇讲述了他是如何杀死三位大侠的故事后,无名拔剑刺向秦王。究竟结果如何?
《英雄》是个响亮的召唤 (美国上映评论)
《英雄》以将近1800万美元的首周票房打开北美电影市场,这对于一部夏季尾声的影片,尤其是一部不带配音的外语片,是一个非常优异的成绩。
《英雄》被美国发行公司冷藏将近两年,米拉麦克斯老板这一年多来一定经历了无数次思想斗争。对于一家美国电影公司来说,《英雄》最大的长处和短处是相同的,即定位不清晰:说它是商业片,它出自亚洲艺术片名导之手,而且还需要打字幕,对于普罗大众这些都是小众文艺片的信号;说它是文艺片,它的打斗戏和绚丽色彩又不需要任何文字的翻译。于是乎,米拉麦克斯时而把它定位成文艺片,冲刺年底的奥斯卡季节,时而又装扮成商业大片,进军暑期黄金档。
由于文化差异等原因,外国卖座片在美国未必卖座,不信你看《少林足球》在北美放映了20周,票房还不足50万美元。《英雄》也不可能在发行上模仿《卧虎藏龙》,因为《卧》从艺术院线转移到商业院线,是无心插柳,而《英雄》似乎不甘心从小到大,而且如果先在艺术院线败下阵来,将不可能转移到二三十个放映厅的院线;若作为商业片推出,砸了的话也不可能再把自己乔装打扮成文艺片。从首映日期的改动,米拉麦克斯先试图走《卧》片路线,后改为商业路线,孤注一掷;最后选择八月底这个日期,在上映前被普遍认为是绝望的表现。此时的电影市场强敌已经消失,但观众也寥寥无几,如同晚上11点的电视时段,被对手踩死的可能性小了,但捧场者的人数也已大大缩水。
既然定位成商业片,宣传中便突出商业元素,淡化艺术元素。预告片中只字不提张艺谋,反复强调李连杰,反正他是全片中唯一在美国主流市场有知名度的。米拉麦克斯曾经一度要把片名改为《李连杰的英雄》,估计太多内行人士做惊恐状,最后只得放弃。另一个要提的,就是《卧虎藏龙》的制片人,当然不会提江志强的名字,但沾点《卧》片的仙气总无妨。最后,使出一招杀手锏,把昆汀·塔伦蒂诺的名字放上去,而昆汀的真正作用是替中国功夫片充当好莱坞旗手。据说他的要求是米拉麦克斯不许动剪刀(原先打算剪掉20分钟老美可能有理解困难的情节)。
普通观众有多少是被昆汀的名字骗进影院的,这难以确定,但应该不在少数。好在看完后多数人似乎心满意足。大家对视觉效果大为赞赏,但认为《罗生门》式的叙事方式在此处有碍于戏剧张力。国内评论界最为诟病的主题,在西方被淡化。首先,很少有人知道秦王的历史及象征意义;其次,“天下”一词原先字幕中直译为“allunder heaven”,现在被偷梁换柱为“this land”(这块土地),于是一个野心勃勃征服周边邻国的君王成了热爱自己土地的爱国者。
由于市场定位和行销策略的不同,目前仍无法将《英雄》和《卧》的票房两相比较,能否最终超过后者也是未知数。但对于国内的电影投资商,这无疑是一个响亮的召唤:西方市场偏爱制作豪华的中国武侠片。如果年底在美国上映的《十面埋伏》能取得相似的票房成绩,那么再多骂声都不会让张伟平烦恼了。
|